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最新公告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对870个产品予以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并实施保护。其中,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有4个产品(分别为莒南板栗、大店草莓、莒南绿茶、马鬐山银鱼)入选,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莒南县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申请。

莒南板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要求
一、地理标志产品名称
莒南板栗。
二、申请人
莒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三、产地范围
山东省莒南县境内,洙边、相沟、路镇、相邸、坊前、壮岗、坪上、朱芦、涝坡、石莲子、文疃等 16 个乡镇,共计 654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东经 118°33′~119°11′,北纬 35°06′~35°24′。
四、质量要求
(一)品种
莒南板栗栽培品种有 10 多个,主要是莒南板栗实生树中选育的矮丰、丽抗、糯香等本地良种和引进的石丰、玉丰、烟青、燕山红、日本丹泽、筑波、银寄等优良品种(品系)10 余个,形成规模产量的有 3 个,代表性的品种为丽抗、石丰、玉丰。山区丘陵产区以丽抗为主栽品种,石丰、玉丰为授粉品种;平原河滩产区以石丰、玉丰为主栽品种,以郯城 208 为授粉品种;其他品种为辅。
(二)立地条件
莒南板栗的产地选择旱能浇、涝能排,土壤、灌溉水无污染,远离厂矿企业。
(三)栽培管理
1. 土壤管理。冬季深翻,使活土层不少于 40cm,栽植沟深80cm。夏季勤锄,保持土壤疏松;栗园生草、覆草、埋草,改良土壤结构,提高有机质含量,提高肥力。
2. 科学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按照 1kg 果 5kg 肥施入。追肥分三次,第一次萌芽前追施促花肥、以速效氮肥为主,施肥量占全年施肥有效成分量的 40%左右,一般结果树每株追施尿素 0~1.0kg,碳酸氢铵 1.0~1.5kg,幼树酌情减量,缺硼地块,施硼砂每平方树冠投影面积10~20g;缺锰地块施硫酸锰,每平方米树冠投影面积 15~20g。第二次在 5 月中下旬盛花期,以速效磷、氮肥为主,配合施入微量元素肥料。第三次在幼果膨大期,以钾、磷复合肥为主,用量占全年施肥有效成分量的20%~30%。采用放射状沟施或多点穴施,土壤干旱时施后浇水。施肥深度 20~25cm。
3. 适时灌水及时排涝。在萌芽、开花、幼果膨大期,及封冻前,施肥与坐果后,如遇干旱天气,应及时灌水。
4. 合理整形修剪。多采用自然开心型、主干疏层型、丛状型等树型。按照低干矮冠;有形不死,无形不乱;均衡树势,主从分明;保持“上稀下密,外稀内密,大枝稀小枝密”的树体结构模式要求。
5. 花果管理。疏棚:初结果幼树上的栗棚长到玉米粒大小时进行疏棚,大粒型品种、壮旺结果枝留棚 2~3 个,中庸枝留棚 1~2 个,弱枝留 1 棚或不留棚。中粒型品种:壮旺结果枝留棚 2~3 个,中庸枝留棚 1 个,弱枝留 1 棚或不留棚。
(四)采收
拣拾法和打栗棚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拣拾法:待树上的栗棚自动开裂,栗果落地后拾取。打落脱棚法:待树上 30%~50%的栗棚开裂,未开裂的栗棚由绿转黄时,用竹竿将栗棚打落地面。取出的栗实阴干一天“发汗”后储藏。
(五)质量特色
1. 感官特色。果实成熟饱满,个大,均匀,皮薄易剥,果肉嫩黄细腻,色泽鲜艳,味道甘甜,糯性强。具有本品种特有的风味,无异常气味。
2. 理化指标。莒南板栗富含多种营养,经检测每 100g 板栗坚果含蛋白质 3.1~10.9g,脂肪 1.0~7.0g,淀粉 30~70g,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抗坏血酸和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天然活性酶及钙、磷、钾、铁、锌、硒等矿物质,硒含量特别高,是普通板栗的 10.5 倍(莒南板栗鲜样含硒 5.32×10~2ug/g,普通板栗含硒 5.07×10~3ug/g)可供人体吸收的养分达98%。
3. 安全及其他质量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要求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五、专用标志使用
莒南板栗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山东省知识产权局审核,报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后予以公告。莒南板栗的检测机构由山东省知识产权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大店草莓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要求
一、地理标志产品名称
大店草莓。
二、申请人
莒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三、产地范围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境内,东至十字路街道办事处,西至汀水镇,南至岭泉镇,北至大店镇,辖 7 个乡镇。地理坐标:东经 118°33′~119°11′,北纬 35°06′~35°24′。
四、质量要求
(一)品种
主要种植品种有甜查理、香野、章姬、红颜等。
(二)立地条件
旱能浇、涝能排,土壤条件良好、灌溉水无污染,远离厂矿企业,大气、土壤、水质等环境条件均符合标准的地域。丘陵区土壤类型以棕壤为主,平原区分土壤类型为河潮土、水稻土、湿潮土,部分为潮棕壤土。良好的土壤质地条件和丰富的养分含量。
(三)栽培管理
1. 育苗定植。选择生长旺盛、无病虫危害、匍匐茎已显露、符合本品种特征的健壮植株作为育苗母株。定植采用起垄栽培、开沟定向定植法,每垄双行,每亩栽植约 1.8 万~2 万株。栽植深度以“浅不露根,深不埋心”为原则。
2. 温室管理。日光温室一般于 10 月中下旬开始扣棚;其他大棚一般于 11 月中下旬开始扣棚。
3. 地膜覆盖。时间以扣棚保温后 10-15天为宜。为防止杂草滋生,以盖黑色地膜为好。盖膜后,应立即破膜引苗。
4. 肥水管理。一般在扣棚保温前和地膜覆盖前各浇一次水,以后除结合追肥浇水外,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水。
(四)质量特色
1. 感官特色。果实形状、色泽均匀一致,个大,平均单果重 22g 左右,最大可达 50g 以上。圆锥形或纺锤形,果实韧性强、汁多味美,无异味,有本品种特有的香气。
2. 理化指标。果实鲜嫩多汁,郁香酸甜,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这些特点的形成与其特有的内在营养成分是分不开的。每 100g新鲜浆果中约含,糖 4.5%~5.0%,有机酸0.3%~0.4%,可溶性固形物7.5%~8.5%,此果实中还含有外果胶物质、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等矿物质。
3. 安全及其他质量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要求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五、专用标志使用
大店草莓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山东省知识产权局审核,报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大店草莓的检测机构由山东省知识产权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莒南绿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要求
一、地理标志产品名称
莒南绿茶。
二、申请人
莒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三、产地范围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洙边镇、壮岗镇、团林镇、朱芦镇、坊前镇、文疃镇、坪上镇、涝坡镇、相沟乡、十字路镇、相邸镇、汀水镇、石莲子镇等 13个乡镇。地理坐标:东经 118°33′~119°11′,北纬 35°06′~35°24′。
四、质量要求
(一)品种
福鼎大白、祁门褚叶齐、黄山群体为主;龙井长叶、迎霜、浙农 139、铁观音、台茶 7 号等无性系茶树良种及“鸠坑”等有性系茶树良种为辅。
(二)立地条件
莒南绿茶的产地选择旱能浇、涝能排,土壤、灌溉水无污染,远离厂矿企业。
(三)栽培管理
1. 土壤管理。茶园的土壤管理主要包括:浅耕除草、深耕改土、间作、铺草、灌溉等。春夏季结合除草进行浅耕,保持土壤疏松;秋季深翻改土,使活土层达到 80cm 以上;茶园生草、覆草、埋草,改良土壤结构,提高有机质含量,提高肥力。
2. 科学施肥。推广“一基三追多次喷”的施肥制度。即:每年秋季施一次基肥,茶树每年生长季节施三次追肥。生长季节还可用 0.5%~1%尿素液或其他微量元素液作根外追肥。
3. 适时灌溉及时排涝。茶园适时采取不同形式的灌溉是增加夏、秋茶产量和提高其品质的关键措施,根据季节和土壤含水量确定灌水时间,萌芽前、施肥后根据土壤墒情进行灌水,初冬要灌越冬水。茶树根系怕涝,要注意雨季及时排水防涝。
(四)采摘
在良好土肥条件下,通过合理的修剪,结合按标准、分批、及时采摘,培养优质稳产型树冠。
(五)质量特色
1. 感官特色。
(1)卷曲形茶。外形:条索卷曲、紧结、匀整;不同级别茶叶色泽从翠绿到墨绿,但不得枯黄、断碎。内质:香气高,从嫩栗香到纯正;汤色从嫩绿明亮到黄绿明亮,但不得浑浊;滋味浓醇、无异味;叶底从嫩绿明亮到黄绿明亮。
(2)扁形茶。外形:光扁平直,不同级别茶叶从光滑到扁平;色泽从嫩绿到黄绿,匀整洁净。内质:栗香浓郁,从嫩香到纯正;滋味醇厚,无异味;汤色从嫩绿明亮到黄绿明亮;叶底从嫩绿明亮到黄亮。
(3)针形茶。外形:扁平挺直,绿润匀齐。内质:栗香高而持久,汤色嫩绿清澈;滋味鲜醇爽口;叶底嫩绿明亮均匀。
2. 理化指标。水分(质量分数)≤7.0%,总灰分(质量分数)≤7.5%,碎末茶(质量分数)≤6.0%,水浸出物(质量分数)≥34.0%,粗纤维(质量分数)≤16.0%,酸不溶灰分(质量分数)≤1.0%,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质量分数)≥45.0%。
3. 安全及其他质量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要求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五、专用标志使用
莒南绿茶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山东省知识产权局审核,报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后予以公告。莒南绿茶的检测机构由山东省知识产权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马鬐山银鱼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要求
一、地理标志产品名称
马鬐山银鱼。
二、申请人
莒南县天湖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
三、产地范围
莒南县城北 17 公里处,沭河的一级支流浔河下游的莒南县陡山水库。地理坐标:东经 118°51′14″,北纬 35°20′50″。
四、质量要求
(一)品种
马鬐山银鱼。大银鱼,隶属鲑形目、银鱼科,又名面条鱼、面丈鱼、泥鱼,是银鱼中个体最大、经济价值最高、适宜移植的一种。
(二)养殖环境
大银鱼养殖的水质要求比较高,水质清澈、无异色、异臭和异味,水温在 20~30℃之间,pH 值 7.5~8.5,溶氧量在5mg/L 以上,硬度在 200mg/L 左右。
(三)养殖管理
1. 苗种繁殖。一是外地引种。二是人工繁育。
2. 成鱼饲养。幼鱼阶段,大银鱼主要食用浮游动物的枝角类、桡足类及一些藻类。随着体长的增长,大银鱼的食性逐渐向肉食性转变。当体长达到 80mm 后,它们开始主要以小型鱼虾为食,如虾、银鱼、鲚鱼等。
(四)收获
使用拖网捕捞。
(五)质量特色
1. 感官特色。营养丰富,肉质细腻,洁白鲜嫩,无鳞无刺,无腥气,肉质细腻,味鲜带甜。
2. 理化指标。马鬐山银鱼蛋白质含量达 10%~14%、脂肪≥2%,每 100g 大银鱼含钙 60~120mg、磷 150~230mg。
3. 安全及其他质量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要求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五、专用标志使用
马鬐山银鱼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山东省知识产权局审核,报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后予以公告。马鬐山银鱼的检测机构由山东省知识产权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来源:莒南生活
声明: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作者:刘小妖,版权归其所有。挑挑礼・特产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iaotiaoli.com/techan/42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