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龙门“土特产”成强村富民新“法宝”

八月,荔枝掀起的甜蜜风暴刚刚过去,一批来自惠州龙门的时令特色农产品立马“赶赴”市场。龙江镇的果园里,圆润饱满的龙眼摘下后完成包装,通过快递销往全国各地;地派镇的茶园直播间里,主播热情介绍当地特色可可茶,屏幕上点赞和下单信息不停闪烁;龙华镇的农家院落中,新晒好的西溪笋干正在等待商家上门收货……

图为惠州龙门县农户采收特色农产品
图为惠州龙门县农户采收特色农产品

当前,乘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和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的东风,这些龙门“土特产”正通过农旅融合发展,借力电商平台和网络直播等方式,打响各自品牌,成为乡村振兴、强村富民的重要产业。

西溪笋借助最美旅游公路驿站拓宽销路

在龙华镇西溪村村口,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最美旅游公路西溪村驿站已显雏形,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施工。驿站前的农家院落里,村民正晾晒着刚采收的西溪笋。这些曾“养在深闺”的山珍,如今正期待着通过驿站这个新窗口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图为惠州龙门“土特产”西溪笋
图为惠州龙门“土特产”西溪笋

西溪笋的收成从7月开始,8月达到丰产。村民将竹笋挖出来后,将竹笋剥皮用清水煮熟,鲜笋体大肉厚,肉质肥嫩爽口。煮熟的竹笋切成薄片再经两天暴晒后,干笋的肉质爽脆,清甜甘滑。西溪笋因自然清甜的独特风味,成为游客们钟爱的手信,也打造了自己的品牌。目前,一斤西溪笋干售价在五十元左右,除了供应本地农贸市场和农家乐,它们还通过电商平台发往全国各地,成为当地村民增收的“法宝”。

“在‘百千万工程’的推动下,镇政府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帮我们优化提升了西溪笋包装,销量一下子就上去了,实现了销量倍增甚至脱销。现在村口驿站也即将建成,大家都很是期待。”在西溪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焕森看来,驿站不光是游客“打卡”点,更是一个重要的农产品展销窗口。

西溪村驿站建成后,将串联起高沙民宿、香溪堡景区、长滩古村及功武古村等节点,有效带动餐饮、民宿经营及农产品销售,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的完整闭环。预计还能够提供近千个就业岗位,每年吸引超20万名游客,拉动第三产业实现大幅增收。“驿站能吸引大量游客,让西溪笋和其他农产品有了对外推介的新渠道,销路更广、市场更大,乡亲们的腰包自然就更鼓了。” 陈焕森说。

地派山茶直播带货让特色产品出村进城

来到地派镇古洞村,依山而种的茶树整齐排列,嫩绿的茶芽在阳光下晶莹剔透,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这片森林覆盖率超过90%的沃土,富含珍贵的硒元素,孕育出当地独特的可可茶。

据地派镇古洞村村委委员张秉铸介绍,村里的特色可可茶是一种野山茶,这种茶不含咖啡碱,喝了也不会影响睡眠,因此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为做好可可茶品牌培育,当地采取“合作社+品牌”运营模式,引入潘嘉园茶业合作社精心打造“龙门可可茶”“龙门山茶”等特色品牌。2024年,“龙门可可茶”亮相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并荣获“最受欢迎产品奖”。

图为惠州龙门“土特产”地派山茶
图为惠州龙门“土特产”地派山茶

为了让深藏山中的好茶走出大山,真正成为当地富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古洞村还通过推行“生态种植革新+产业体系健全”发展模式,不断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一方面,在1500亩茶园及周边空地种植近5000株桂花树,形成天然生态屏障,改善茶园微环境,也为开发桂花可可茶等新产品提供原料。为完善产业链条,古洞村还建成1100平方米现代化加工厂和1500平方米标准化育苗基地。如今,古洞村的茶叶产业从种苗繁育到精深加工,形成完整链条,生态优势正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

同时,古洞村通过创新开通微信小店线上销售平台,通过“直播带货+微信小店”联动模式,开展8场主题直播,有效推动特色农产品出村进城。近年,当地还积极举办山茶展销会、采茶节等活动,不断提升地派山茶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昔日的“绿叶子”正加速转变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石硖龙眼“抱团取暖”实现资源整合统一销售

来到龙江镇石下村,仿佛步入了一个被龙眼树拥抱的绿色世界。石下村石硖龙眼种植面积约1400多亩,家家户户的门前屋后,甚至院墙角落都种有龙眼树。当前,龙眼进入成熟期,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果农们迎来丰收的喜悦。

作为著名的石硖龙眼之乡,龙江镇的龙眼因日照充足、山泉滋养而品质上乘。针对龙眼这一特色产业,石下村牵头成立了龙眼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与周边同样种植龙眼的村子“抱团取暖”,让龙眼成为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黄金果”。

图为惠州龙门“土特产”石硖龙眼
图为惠州龙门“土特产”石硖龙眼

据龙江镇石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剑华介绍,石下村已联合周边的六屯、沈村、甘坑三个村成立了联村党总支,实现资源整合、统一品牌和统一销售。同时,在每个村委会均设立一个便民龙眼快递收发站,通过与快递公司合作,采取低价收件,方便村民把新鲜的龙眼及时送到客户手上。龙眼成熟期,各村还会邀请外地果商进行集中大批量采购,村民收获的龙眼拿到指定的收集点便能直接销售。

目前,龙江镇石硖龙眼种植面积约3300亩,当地政府正在推动扩大种植规模,打造龙眼产业经济链,让石硖龙眼产业成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特色产业。龙江龙眼的这份甜蜜,也随着农旅融合的推进,在邻近的鹿鹰园生态旅游度假区持续发酵。鹿鹰园生态旅游度假区一期已开园运营,年接待游客量超20万人次,带动周边民宿、餐饮、农特产品增收约500万元。目前,二期项目(主题酒店、水上乐园等)即将启动建设,待项目全面建成,也将进一步延伸龙江镇农旅融合的产业链条。

声明: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作者:特产君,版权归其所有。挑挑礼・特产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iaotiaoli.com/techan/41285.html

(2)
特产君特产君
上一篇 2025年8月15日 11:27
下一篇 2025年8月15日 14:13

您可能感兴趣

特产网投稿,宣传家乡特产,支持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