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石榴红。眼下正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南庄镇酸甜石榴成熟的时节,连片的石榴园里,沉甸甸的果实把枝条压得垂下了腰,红润的果皮裹着饱满的籽粒,不仅染红了秋日的田野,还唤醒了人们心底的中秋情结。

清晨的南庄镇大寨村委会,石榴地里早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果农们挎着竹篮穿梭在果树间,动作熟练地采摘、分拣,不一会儿,成箱的石榴便被整齐地码在田埂边。
“这些都是种了十五六年的老品种酸甜石榴,今年收成好,价格也给力。”大寨村委会邹伍村村民邹有光脸上堆着笑意,一边把分拣好的石榴封箱,一边算起了“丰收账”,“家里两亩多石榴,批发价能卖到八九元1公斤,算下来年收益能有2万元左右,心里特别踏实。” 老果树结出的致富果,成了果农们实实在在的增收希望。
新鲜采摘的石榴来不及多放,便马不停蹄地开启了从果园到餐桌的“甜蜜旅程”:一部分由收购商直接在田间装车,发往州内各个城市,让更多人第一时间尝到这份新鲜;另一部分则被运到建水城区的农贸市场、特产商店,成了节前市场里最抢手的“水果明星”。
“我们卖建水老品种酸甜石榴好多年了,本地顾客就认这口老味道。” 建水城区土特产店店主范红梅一边给顾客称石榴,一边笑着说。店里堆得像小山的石榴箱前,不时有市民驻足挑选。随着中秋临近,石榴销量一天比一天旺,范红梅说:“现在一天能卖五六百斤,销量比平时翻了不少,忙得脚不沾地,但心里高兴。”
从田间果农的丰收笑脸,到市场里的产销两旺,一颗颗建水酸甜石榴承载的,不仅是饱满的汁水与独特的风味,还是一方水土的文化记忆与烟火温情。尽管近年来随着高经济效益作物的推广,部分农户调整了种植结构,酸甜石榴种植面积有所收缩,但坚守的果农与销售商并未停下脚步,他们一边深耕品质,守护老味道的纯粹;一边主动拥抱电商,拓宽销售路径,只为让这份带着晨露与阳光的老味道突破地域限制,让更多人尝到建水秋天里的“丰收甜”。
来源:红河日报
记者:初政艳
通讯员:李梦宇、王秀芝
声明: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作者:富女主任,版权归其所有。挑挑礼・特产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iaotiaoli.com/techan/41975.html